工控产业网

资讯

中国互联网经济与发展前景展望分析

工控产业网 2011-09-16

###电信运营商的这种策略?在数据业务移动化、高速化的背景下,电信运营商应该如何选择业务模式和发展策略?

  姜奇平答:移动互联网是电信网与计算机网的融合,从技术本质上看,就是CT与IT的融合。CT与IT融合的结果,就是ICT(信息通信技术)。运营商光有语音核心技术是不够的,还必须掌握数据核心技术。这不是指电信业通常理解的CT意义上所谓数据技术(流量和管道技术),而是互联网界理解的IT意义上的数据技术(把流量转化为数据增值收入的技术)。电信运营商在这方面面临的转型,是从只懂CT,转向精通IT。

  智能管道现在的含义正在扩展,一种含义是定位于做管道,用智能的技术和方法来做;另一种含义是构建智能普适网络,围绕这个核心建立网络数据子系统、用户数据子系统、业务数据子系统,如联通的做法;还有一种含义是做基于网络和平台的综合信息服务商,在这个前提下做高速协同接入、用户自助服务,综合感知良##的智能管道,如中国电信的做法。

  我个人认为,管道与互联网服务平台有本质区别。对前者来说,智能化主要解决的是带宽与基础业务收入的可持续增长问题;对后者来说,转型成功的标志,应是互联网数据增值业务占收入比重的大头。运营商需要权衡自己能够做什么,适合做什么,来决定自己的方向。对于把智能管道延伸到互联网服务平台的策略来说,我认为对应用采取什么样的态度非常关键。我们看到苹果和阿里巴巴都正在从应用中抽身出来,只做平台和API。这是赢家的做法。运营商如果忍不住应用的诱惑,走上封闭、排他的道路,就会把产业弄萎缩。

  记者问:有观点认为,三网融合的道路是归入互联网,您怎么看待这个观点?三网融合是否是我国信息通信业发展中绕不开的一个必由之路?您如何看待目前我国三网融合的发展状况,对未来有何预期?

  姜奇平答:美国没有三网融合问题,它们是自然融合,三网融合是中国特殊的问题。其中广电的问题先放在一边,我们来看互联网与电信网融合的形势。观察美国情况可以发现,移动互联网的核心技术,不是通信技术,而是计算技术。移动互联网的主动权,主要掌握在拥有数据核心技术的厂商(苹果和谷歌)手中。仅仅靠管道技术,哪怕是智能管道技术,在美国不可能取得全局的主导权,在中国也不可能。我国在发展移动互联网过程中数据核心技术不强,相较美国处于全方位的弱势。

  我国现有管理体制在产业的业务管理方面的突出薄弱环节,在于无法聚焦移动互联网的数据核心业务进行有效行业管理。目前的体制是电子、电信两网融合之前的体制,它的聚焦点在电信业务,这就造成了管电信内行,管数据外行的根本缺陷。而移动互联网的大走势,恰恰是收入重心从电信业务(语音业务)向数据业务转变,管理体制不能聚焦于产业转型。产业转型完全成为企业自发的行为。政府与企业的行业焦距不对,形成管理脱节。理顺之后的管理体制,当务之急,是采取有力措施,扭转由于管理空白加剧的我国移动互联网核心阵地失控局面。这是实的问题。我建议合并软件服务业主管部门与电信管理部门,或建立电子与电信协调机制,以加大产业融合扶持管理力度。至于广电如何融合进来,还有待观察。

  记者问:互联网的发展总是能够带来惊喜。您认为,未来几年互联网发展的趋势是什么?是否会催生一些##的发展模式?

  姜奇平答:宽带领域,中国有望在宽带用户总数、宽带网速等方面取得国际地位,运营商围绕管道升级、拓展用户,将会迎来##一轮的发展机会。电信运营商与广电运营商将围绕宽带视频网(包括无线宽带网)、IPTV等资源展开激烈竞争。而民营互联网企业的机会主要在增值服务方面。

  移动互联网领域,掌握数据核心技术、数据核心业务并建立成熟商业生态的互联网企业将成为主要赢家,如谷歌、苹果;兼顾管道与数据增值业务的##型电信运营商可以维持住成功者的地位;局限于管道的传统运营商可能成为输家(以收入占移动互联网总体收入比重衡量)。

  云计算技术领域,美国将成为大赢家。在美国内部,基于开放源代码的IBM、谷歌成为赢家中的赢家,而采取云+端策略的微软处于退守态势;此外,甲骨文、亚马逊都可能成为云计算服务的赢家。中国数据中心市场呈现客户大量外流及国外数据中心巨大强势进入的形势,主设备服务方面,IDC所需###服务器主要是IBM、HP等提供,浪潮、联想等有较大差距;专业服务领域,神州数码等国内服务商有一定##势;整体解决方案领域,已呈现国外服务商围剿国内服务商的危急形势;电信运营商大举进入后,业务迄今不见起色;在与互联网应用紧密结合的云计算服务领域,阿里巴巴、腾讯都在加大投入,但高于美国3倍的国内云计算成本,使他们发展电子商务和移动互联网受到战略牵制。

  搜索引擎与数据挖掘领域,从短期看,谷歌无疑是当前的赢家,但从长远看,潜在的竞争者(如FACEBOOK)随时会浮现。关键问题在于,谷歌片面强调人机界面计算,并不###人工智能的中道。未来搜索引擎,包括数据挖掘,都会向人机界面与人人界面结合的方向发展。未来的赢家现在还没有清晰出现。IBM、FACEBOOK在数据挖掘的商业应用上有很大潜力。

  电子商务服务业领域,以阿里巴巴为核心的浙江将成为中小企业电子商务集群的世界范围的大赢家,以数十家上市公司为依托的北京电子商务将成为资本赢家,中央企业成为产业链电子商务赢家。外商由于拒绝适应中国低收入市场特性,将继续成为中国电子商务市场上的输家。IT厂商和运营商面临选择,单纯提供技术性服务将成为输家,转型为技术与业务结合、应用与战略结合型的解决方案提供商或服务网络,才有可能成为赢家。

  数字娱乐与数字生活领域,以腾讯、盛大为代表的民营互联网上市企业,电信运营商等均可能成为主要赢家。

  ##媒体领域,在高度竞争中,主要赢家将是互联网民营企业。SNS(社会网络化服务)将是国内互联网民营企业的天下。包括视频在内的媒介领域的竞争中,早期赢家主要是内容提供商;随着产业升级,从产品业(内容业)转向服务业,不适应服务的国有企业和内容资源垄断者将成为输家。精准广告(包括移动定位广告)将日益成熟,推动互联网内容与渠道整合者将成为赢家。网络的日常生活化将成为未来主要趋势。微博更加适合个性化的公共服务,商业化需要较高的条件。

  云计算不光是技术,还有潜力成为##的发展模式。其它创##都是商业模式层次上的,只有云计算是发展模式层面的创##。

  云计算作为一种借助知识工##体系的产业发展方式,以前的服务业,是赤手空拳的服务业,是服务业的简单再生产;以后的服务业,是借助知识机器发展,是扩大再生产。云计算相当于在服务业的层面,把制造业升级的历史重演了一遍。

  如果说,工业资本主义的中心是制造业,信息资本主义的中心则是服务业。二者在发展方式从小生产到大生产转变上,有许多十分相似的地方。制造业从小生产向大生产转变,借助的机器体系,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基础设施,如铁路、公路、机场(俗称铁公鸡),还有水、电、气;二是厂房;三是设备。服务业从小生产向大生产转变,借助的机器体系,同样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信息基础设施,如IaaS中的I。有人称云计算的基础设施,##比信息时代的水、电、气,这个比喻是恰当的。二是平台,如PaaS中的P,它相当于制造业的厂房。三是软件,如SaaS中的S,它相当于制造业的设备。

  从这个意义上说,云计算是一场革命。

相关推荐

进入资讯首页查看更多内容 >